第四个人: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,和尚说,真的不需要的。那人对和尚说,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,又实惠、又有意义,香火会更旺的,和尚想了想,有道理,就买了100把。
第五个人: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,和尚说,真的不需要的。那人对和尚说,你是得到高僧,书法甚是有造诣,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,刻些“平安梳”、“积善梳”送给香客,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,又弘扬了书法,老和尚微微一笑,善哉!就买了1000把梳子。
第六个人: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,和尚说,真的不需要的。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,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。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? 他告诉和尚,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,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,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,成为她们的护身符,既能积善行善、又能保佑平安,很多香客还能为 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,保佑平安,弘扬佛法,扬我寺院之名,岂不是天大善事?大师岂有不做之理?阿弥陀夫,善哉!善哉!大师双手合十,施主有这番美意, 老衲岂能不从? 就这样,寺院买了一万把,取名“积善梳”、“平安梳”,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,竟十分兴隆。当然,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!
各位看看:
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,用常理去考虑销售,是不适合做销售的。
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,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 叫“叩头营销”,是不能长久的。
第三、四人为客户着想,可以说是“顾客满意战略”,自然会有好的效果。
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,还能迎合顾客心理,自然就不会差。
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,不是在卖梳子,而是在卖护身符,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,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只有初级销售人员才去卖产品本身,而正的销售卖的是一种理念,一种思维模式。
希望您把此文章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哦,可能您的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,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!人因梦想而伟大,因学习而改变,因行动而成功!值得思考!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?值得一看!